第十二屆中國鑄造協會年會暨全球鑄造論壇精彩開講瀏覽數:76次
編輯時間:2016-05-20 責任編輯:鑄造設備與工藝網 2015年5月15日上午,趁著“第二屆中國鑄造節”開幕式、行業表彰與授牌儀式熱度未散,以現代工業革命中的鑄造業”為主題的第十二屆中國鑄造協會年會暨首屆全球鑄造論壇隆重“開講”。與會嘉賓們帶來了精彩的主題報告,與大家分享了國內外鑄造行業及相關領域的新形勢、新技術、新方法。 上午的論壇由中國鑄造協會執行副會長范琦,香港壓鑄及鑄造業總會永遠名譽主席姜永正主持。上半場論壇共有3場主題報告,作簡要解讀如下: 報告一:《”一帶一路”戰略推動全球制造業協同發展》 報告人:熊夢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 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 委員 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專家組 專家 報告簡讀: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2013年由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提出并推動的國家發展戰略。共建“一帶一路”旨在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推動沿線各國實現經濟政策協調,開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一帶一路”是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是增進理解信任、加強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誼之路。 2015年5月19日頒布的“中國制造2025”,是我國制造業實施強國戰略“三步走”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也是實現制造強國夢的奠基性文件。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制造業是我們的優勢產業。要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強調了推動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化解過剩產能、促進兩化深度融合、支持企業兼并重組等重點任務。特別提出了發展高端制造、“互聯網+”、現代制造服務業等新興產業和新興業態的思路和要求。 中國鑄件總產量連續15年位居世界第一,2014年達4620萬噸,占世界鑄件總產量的40%以上,受下游行業需求不振以及國際市場雙向擠壓的影響,鑄造業進入了低速運行時期。如何保持鑄造業可持續發展,符合國家建設資源節約性、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完成鑄造業優化調整和轉型升,“一帶一路”戰略和“中國制造2025”給出了行動綱領,指明了方向。 報告緊扣“一帶一路”戰略推動全球制造業協同發展的主題,結合國家政策、工業經濟的發展、工經聯正在籌建的“一帶一路”工商協會聯盟(BRICA)和“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詳解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與合作,建立信息互聯互通平臺,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產業投資與經貿合作。 報告二:《北美鑄造業的振興》 報告人:比爾?弗魯格 美國鑄造協會有芯感應爐委員會及自動澆注分會前主席,美國應達集團自動澆注系統全球經理 報告簡讀: 2015年8月,巴菲特旗下的公司購買了一家鑄造廠,位于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精密鑄造公司,交易金額372億美元,是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最大的一筆交易。Sakthi汽車公司投資3100萬美元擴建的底特律鑄造廠破土動工;喬治費歇爾公司在美國東南部投資建鑄造廠;Kamtek公司投資8000萬美元在阿拉巴馬州新建148000平方英尺的鋁合金鑄件工廠;Omen (美國)公司投資1600萬美元在印第安納建鋁合金壓鑄廠,一系列的投資預示著美國將成為全球領先的鑄件供應國。 報告將引用全球鑄造業概況數據,美國鑄造業的現狀,分析美國鑄造業發展的機會。 報告三:《工業4.0-智能鑄造》 報告人:卡斯滕 庫爾格茲 博士 世界鑄造組織 執委,德國鑄造協會理事, HA公司總裁 報告簡讀: 報告聚焦全球最熱門的話題“工業4.0”,同時,根據中國鑄造業的現狀和影響,給出如何在鑄造業實現智能鑄造的觀點。 “工業4.0”對企業在本國和全球開展業務非常重要。制造系統的垂直網絡和經由新一代全球價值鏈網絡的橫向整合,是“工業4.0”兩個主要特征。前三次工業革命是機械化,電力和IT的變革,第四次產業革命是把物聯網和服務網絡鏈接到正在進行的生產環境中。將設備和材料連接到互聯網,能夠立即傳輸實際狀態,要求,權屬和工況。像云計算、現代通信和信息技術的使用,網絡,物理系統和大數據已必不可少,并將會進一步增加。 應用實例證明,“工業4.0” 對鑄造企業“智能鑄造”的影響。這些智能工廠可以根據客戶要求單獨定制產品,對于一次性的項目非常有利。同時有利于動態變化的項目和工藝,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完成并交付,在出現故障的情況下靈活應對。智能化的生產采用全新的方法來制造,機器能夠自我糾正故障,而不用依靠人工操作。因此,工業4.0將對多個方面產生影響而不僅僅是技術。 中國的情況表明,本土的鑄造廠處于工業革命的第二階段居多。只有少數處在第三階段,這將需要一些時間,與德國共同制定方案。中國在未來追趕要求,德國的專家愿意為這項重要工作的前景給予建議。 論壇下半場由河北省鑄造行業協會監事會主席、春風集團董事局主席曹寶華,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博導熊守美主持。 報告四:《日本鑄造業的目標和先進鑄造企業》 報告人:木村博彥 日本鑄造工學會前會長;日本鑄造協會會長;世界鑄造組織日本代表理事 報告簡讀: 制造業由上游的原材料行業、中游的材料加工 (成型和材料工業)、 以及下游的組裝行業構成,以機械設備行業為代表。鑄造業是材料加工的核心產業。報告介紹了日本鑄造業的6個愿景及如何引領了日本鑄造業的提高和發展。并以佐佐木鑄造等日本鑄造業的先進企業為案例,介紹日本鑄造行業技術提升,提高鑄件附加值,環境友好的工廠布局,企業聯盟與產業結構調整。 報告五:《兩化融合推動中國鑄造轉型升級》 報告人:彭 凡 寧夏共享集團總裁、中國鑄造協會監事長 報告簡讀: “潛心鉆研鑄造業已33年,但我卻時常憂慮:鑄造業勞動強度大、勞動環境差,吊車帶來的風險也很高,下一代還有多少人真正熱愛鑄造業?”在5月15日下午舉辦的第十二屆中國鑄造協會年會暨全球鑄造論壇上,寧夏共享集團董事長彭凡感慨道。 “值得欣慰的是,無論工業4.0、中國制造2025,還是互聯網+,這個時代賦予我們兩個比較大的變化:一個是市場從工業化時代進入信息化時代,第二個則為3D打印、機器人、新材料等科技進步賦予這個時代新的含義。面對未來,鑄造業必須要做出改變,我認為鑄造3D打印等創新技術+智能工廠,可以引領鑄造行業的轉型升級。” 彭凡在會上分享了砂型3D打印的產業化應用。他指出,由于砂型3D打印的材料與手工造型相近,加之打印速度較快,是可以實現產業化的3D打印技術,因此寧夏共享集團堅定地推動其產業化應用。 在這一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便是將成型智能單元、熔化澆鑄智能單元、砂處理智能單元、精整智能單元、物流智能單元中的每一個單元構筑成數字化、智能化的單元,再通過集成和 管理,建成一個鑄造智能工廠。隨后智能工廠利用虛擬制造與數字化管理,實現高效運行。 “何為虛擬制造?通俗些講,產品先不經過生產車間,而是直接在電腦里成型,通過電腦設 計的過程,用‘人腦+電腦’把這個產品制造出來,并形成最佳的工藝方案和制造方案。”彭凡介紹,“在這一過程中,虛擬制造背后全流程的智能設計,會伴隨著大量為后續生產服務的原始數據,因此成為智能生產的關鍵點。舉例來說,我們認為砂型鑄造需要管理質量、成本、綠色、人員、設備、生產6個維度的1421個參數,這些數據可以將鑄造全過程進行數字化表達,因此便通過最優化的虛擬制造傳遞到現場。” 虛擬制造,再通過ERP平臺上的客戶關系管理、供應鏈管理等一系列數字化管理,在質量、成本、效率、安全方面做到最優,可在虛擬世界解決現實世界80%以上的問題。 “從上述過程不難看到,鑄造3D打印等創新技術+智能工廠使得鑄造從主要依靠‘經驗知 識’進行工藝設計轉變為主要依靠‘數字化技術’,因此必將成為鑄造業未來轉型升級的一大趨勢。”彭凡表示。他強調,從“翻砂匠”到“操作APP”,并不是指簡單地在現有工藝、設備、管理基礎上實現數字化、智能化,而是要用創新的理念、技術、材料、方法、管理作為智能制造的出發點。 “翻砂匠可以工作在空調環境,可以不用吊車,沒有重體力的勞動,玩玩A pp 便完成工作,這是鑄造人做夢都想的事情,而現在通過鑄造3D打印等創新技術+智能工廠,這個夢想一定會實現,很快就會實現。”彭凡表示。 《中國鑄造行業“十三五”規劃解讀及中國鑄造業2015數據發布》 報告人:溫平 中國鑄造協會執行副會長 報告簡讀: 中國鑄造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溫平解讀了中國鑄造行業“十三五”規劃,并發布了2015年度中國鑄造業數據。 受國家工信部裝備司委托,中國鑄造協會負責編制的《鑄造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已經完成,并通過國家工信部裝備司組織的專家評審,已正式向社會發布。《規劃》分為4個部分: 1.我國鑄造行業發展現狀與面臨的主要問題; 2.我國鑄造行業發展趨勢; 3.我國鑄造行業發展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標和主要任務; 4.相關措施與政策建議。 《規劃》是未來5年我國鑄造行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將促進行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發展之路,提升鑄造工藝技術水平和自主制造能力,按照新型工業化發展目標,推進鑄造行業轉型升級。 2015年中國鑄造行業的數據將同期發布。 2011-2015年,逐漸產量增速降至3.8%。企業平均規模逐步增大,年產量從2010年的1320t增至2014年的1777t。進入“十二五”中后期,企業數量逐年下降,目前約有2.6萬家鑄造企業。排名前4500家規模企業逐漸產量占總產量的70%以上。這說明鑄造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 此外,鑄造行業鑄件結構也在進一步優化、鑄件質量進一步提升、鑄造企業裝備技術水平也有較大提高、原輔材料生產專業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國產鑄造設備和模具水平顯著提升、可持續發展理念得到強化、產業布局更趨合理。 但同時,發展過程中鑄造行業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問題有鑄造行業仍然存在大量落后產能、多數領域產能過剩加劇、少數領域關鍵鑄件尚不能滿足主機要求、質量和品牌意識不強、粗放發展方式沒有根本轉變、鑄造標準體系不能適應市場需求、職業教育培訓體制不能滿足行業發展需要等。 因此,十三五期間,中低速增長將成為鑄造行業的發展新常態。新型城鎮化和工業化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實施“一帶一路”和《中國制造2025》強國戰略”將為鑄造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而中國鑄造協會也將繼續強化自身建設,帶領行業加速結構調整、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同時,鑄造行業兩化融合和創新驅動也將成為行業發展的新引擎,環境保護及職業健康安全也將有明顯改觀,各層次人才培養模式逐步建立。
|